iT邦幫忙

DAY 1
7

洞悉IT產業人性與修練系列 第 1

軟體設計師 V.S. 憂鬱症

  • 分享至 

  • xImage
  •  

多數人在感冒嚴重之時會到醫院診所進行治療,這是屬於「生理」上面的疾病處置反應。如今「心理」上發生了疾病卻鮮少人會主動就醫,這是保守社會的要命觀念。很多台灣人在心理上發生了疾病之後,礙於面子問題及社會投以異樣眼光的壓力而漠視了求助的關鍵契機,最後造成另人遺憾的結果。軟體程式設計工程師一職屬於憂鬱症罹患之高危險群,筆者以本文分享多年來帶領工程師之經驗,告訴您如何發現、因應與幫助身旁憂鬱症患者。
多數人在感冒嚴重之時會到醫院診所進行治療,這是屬於「生理」上面的疾病處置反應。如今「心理」上發生了疾病卻鮮少人會主動就醫,這是保守社會的要命觀念。很多台灣人在心理上發生了疾病之後,礙於面子問題及社會投以異樣眼光的壓力而漠視了求助的關鍵契機,最後造成另人遺憾的結果。軟體程式設計工程師一職屬於憂鬱症罹患之高危險群,筆者以本文分享多年來帶領工程師之經驗,告訴您如何發現、因應與幫助身旁憂鬱症患者。

【認識憂鬱症】

「今天頭痛、喉嚨痛又發高燒,等會兒要去診所看醫生。」這是我們大家在生病感冒時的正常就醫反應。那麼心理的疾病有哪些症狀呢?例如. 憂鬱症患者初期的徵狀有哪些?首先,我要告訴您「憂鬱症」如同一般的感冒,而發生問題的部位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大腦中有一種傳導物質稱為「血清素」,而某些人因為血清素或腎上腺素比較低就容易罹患憂鬱症。當我們的抵抗力較低就容易罹患感冒,可是感冒我們會去求診而血清素長期處於低量狀態時卻不知道要服用藥物。提升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 例如百憂解 )能夠強迫讓人產生樂觀思考的情緒,不服用藥物而持續讓自己處於高壓狀態就有可能罹患憂鬱症。(除非這個人的抗壓與舒壓技能相當高)

【憂鬱症的最愛:軟體設計師】

台灣對於軟體產業的素養尚在蠻荒時期,因此在價值的認定上存在著相當不健康的認知。加上台灣人擁有槍口對付自己的特性,往往為了得標而相互砍殺價格,最後倒楣的就是 22k 的基層軟體工程師。在價格低、時程短的不利因素下,老闆壓榨員工情況比比皆是無一例外,國內幾家知名上市櫃軟體公司更是喪盡天良的將工程師活活榨乾。特別是這五年來台灣經濟狀況造成企業內部資訊系統擴建預算凍結,甚至連維護費用都不願支出。自這樣的環境下,軟體工程師仍然平均一天工作12~14小時,假日更是無償加班。對於一位社會經驗不足而有崇高理想的年輕人,沒有休閒活動,沒有與人互動的情況下,憂鬱症很容易悄悄找上你。一位兩年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幾乎沒有時間運動,可是運動卻是抵抗憂鬱症最佳的良藥。你是軟體工程師嗎?不要猶豫,趕快去運動吧。

【多關心身旁的夥伴,注意日常行為】

技術人通常犯了一個毛病,就是不喜歡分享。成天與機器對話,長期下來幾乎忘記如何與人互動。這樣的因素讓很多人感覺工程師不好相處、不好溝通而產生排斥感甚至厭惡感。筆者以多年經驗觀察,通常最嚴重的是軟體公司業務人員採用輕蔑、刻薄與欺騙的話語手段對付技術人員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相當可惡。同時工程師之間有著技術競爭壓力,彼此害怕被對方超越而不願分享,更不願溝通或成為好友。在雙重的變態壓力下,很多性格敏感的工程師就罹患了嚴重的憂鬱症。如何知道你身邊的同事罹患了憂鬱症呢?首先最明顯就是「談話負面」。例如:對任何事務(特別是時事)抱持悲觀想法;輕生念頭;更換工作想法 ... 等等。在生理上最明顯就是「失眠」,只要是失眠的同事白天的程式產生會急速下降,並且bugs數量暴增,這些都是明顯的徵狀。身為專案經理的同仁一定要能夠及時探知,從關懷的角度、朋友的角度與專案領導者的角度去深入了解。這樣的了解工作或許能夠挽救一條生命,不可輕忽。

【工作是人生的三分之一,請勿過度投入】

一般的軟體工程師性格比較孤僻與內向,但是擁有單純、誠實的人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沒有經歷殘酷現實的殺戮戰場,很常因為公司形形色色員工的言語產生自我懷疑與否定的心態。筆者在這邊很心痛與極端的勸告讀者,「一樣米養百樣人」,組織內愈是資深的員工愈是糟糕。特別留意那些待上十多年的員工,其言行多數不可為信,也毋須在意。將自己的人生安排均衡,或許有些時候可以短期的偏移,但是整體時間分配上必須有所拿捏。我常常說:「一個人的工作能夠結合興趣、願景與物質獲利,那這個人擁有成功的人生。」反過來思考,有多少人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呢?很少,很少。當工作成為你吃飯過日子或是養家活口的一項工具時,別忘了將其他時間拿來培養第二專長以及享受休閒活動。軟體程式設計師的顛峰會落在33歲左右,鮮少人能夠年過四十仍然在寫程式。奉勸您,人生規畫上務必培養第二專長減輕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避免在中年時期讓憂鬱症找上你。


下一篇
分享資訊室工作經驗
系列文
洞悉IT產業人性與修練28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0
krarm
iT邦好手 1 級 ‧ 2013-09-16 14:24:38

33歲的說法怎麼來的?

pajace2001 iT邦研究生 1 級 ‧ 2013-09-23 21:48:52 檢舉

我也滿好奇的

1
richardsuma
iT邦大師 1 級 ‧ 2013-09-16 16:34:58

期待您後續的文章...讚

yihan1028 iT邦新手 3 級 ‧ 2013-09-16 17:50:09 檢舉

謝謝 richardsuma.

0
scyueh
iT邦新手 5 級 ‧ 2013-09-18 08:50:42

我同意此說法!
每個人都要學習如何紓壓,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記住要多運動,多到戶外走走,有助身心健康!

yihan1028 iT邦新手 3 級 ‧ 2013-09-18 14:41:27 檢舉

謝謝 scyueh.謝謝

0
darkslayer
iT邦好手 1 級 ‧ 2013-10-14 10:39:46

33歲, 技術成熟尚未落伍, 經驗足夠, 體力也正好. 過了這段期間, 也差不多該有個軟體大革命, 體力也逐漸下降...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